是的,这就是梅州日报社积极推动深层次地融合发展,为您构建的全天候、智能化、“沉浸式”传播。
从单一“纸”端到多维“指”端,梅州日报深耕主业,向“融”而行。面对互联网发展大势,报社提前谋划布局、善于创新,推动网站、微博、微信矩阵、户外平台、手机客户端、网络视频等从无到有、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以来,梅州日报社组建了以掌上梅州App、“梅州日报”微信公众号和“梅州网”抖音号三大重点平台为引领的全媒体融合格局,实现从一张报纸到全媒融合的蝶变。在“中央厨房”的统筹、协调和指挥下,全媒体平台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天候滚动发布”。依托强大的采编力量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在视频、绘画、AR(增强现实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等技术元素的“加持”下,我们加速内容生态圈的扩张和精耕,围绕建党百年、实体经济、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主题的全媒体“爆款”作品频出,多角度、全方位传播新闻资讯,阅读量实现从百万到亿的突破,呈现出媒体融合发展的不凡征途。
从提供资讯到便民服务,我们精准发力,与您“新”心相“融”。当您遇到难办事、烦心事,掌上梅州App“梅州12345政务服务热线”栏目为您搭桥牵线,助您解决难题;当您想要网购,“梅州日报商城”、掌上梅州App“GO购”频道搭建惠农利民平台,提供特惠特色商品;当您想了解梅州各地餐饮安全情况,梅州日报社联合各县(市、区)开展“十点查餐厅”直播,和您一起聚焦食品安全监管……通过探索推动“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融合发展模式,梅州日报社广泛拓展和深度开发移动化、可视化、智能化平台产品,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如今,我们已构建起“报、网、端、微、屏”五位一体的现代传播格局,步入全媒体拓展、全天候传播、全方位运营的全新发展格局,坚定地朝着“新”无止境的融合之势奋楫笃行。
从方寸之间到无限空间,我们守正创新,与时代共同奔跑。全媒体平台用户量达600万、粉丝量达300万,掌上梅州App用户活跃度为全市第一……一个个数据是践行“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的成效体现;荣获“2021传媒中国年度融合创新十大综合创新力城市党报”、出品的红色教育微党课入选中组部“精品党课”、出品的《梅州:红色根据地》纪录片获第27届中国电视纪录片年度收藏作品……一份份荣誉是践行“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最佳诠释。
芳华五十,越“融”越有活力。新技术层出不穷,新模式不断迭代。明天,或许智能手表、智能车机、智慧眼镜是最主要的传播载体。报社领导班子将带领全社统一思想、凝心聚力、迎风而上,紧跟时代步伐,聚焦读者客户的真实需求,积极探索发展更多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打造媒体产业链条,力推报业跨界发展,朝着习强调的“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四全媒体”方向奋力前行,为梅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党媒力量!
●2017年7月,“梅州日报”微信公众号进入2017年全国党报融合传播指数前20名榜单
●2018年6月,“梅州日报”微信公众号进入2018年全国党报融合传播指数前15名榜单;梅州日报社开设“梅州网”抖音号
●2018年,梅州日报社及旗下梅州网、掌上梅州App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许可证,是梅州首批获得该证的媒体之一
●2018-2019年,梅州日报社相继在出入境大厅、图书馆等室内投放梅州日报LED阅报栏、在广场和繁华商业街等室外投放梅州日报LED阅报栏
●2019年9月,梅州日报虚拟主播“掌上君”正式出道;“梅州网”抖音号粉丝数突破20万,成为梅州本地时政抖音第一大号
●2019年12月,掌上梅州App新增“梅州V视”频道,以“梅州网”抖音号为龙头,掌上梅州App“梅州V视”、“梅州日报”视频号等平台组成的视频矩阵初步形成;掌上梅州App新增“GO购”频道,梅州日报官方商城正式上线年,“梅州日报”微信公众号获“全国地市级党报微信传播力第一名”
●2020年11月,掌上梅州App获评“2020传媒中国年度全国报业优秀融媒平台20佳”
●2021年2月,掌上梅州App6.0上线,新增“梅州柚·早新闻”音频频道、慢直播;与梅州市政务数据管理局合作,开启移动政务服务频道“热线月,“梅州网”抖音号获评抖音平台的人气作者称号
●2021年12月,掌上梅州App荣获“2021传媒中国年度城市报业优秀融媒平台20佳”;梅州日报短视频产品《百秒览秀》荣获“2021传媒中国年度城市报业优秀融媒产品10佳作品”
●2015年,成功推出融合纸媒、微信、微博、网站、视频等呈现模式的大型全媒体策划《寻访梅州籍大学校长》,标志着梅州日报进入全媒体采编时代
●2015年,梅州日报社先后在梅州城区、梅县区、丰顺县、大埔县、五华县和兴宁市建设250个电子阅报栏
●2016年11月,掌上梅州App正式上线上线月,掌上梅州Lite小程序上线,系梅州第一个新闻类小程序
●2009年10月,梅州首家综合类新闻门户网站——“梅州网”正式上线。“梅州网”()是经梅州市委同意的网站命名,使用的主域名(由梅州市人民政府申请并授权给梅州日报社管理使用
“‘梅州网’前身是创办于2003年的梅州日报网,但那不是完全触网,而是数字报‘上网’,读者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读报。”梅州网原负责人,现梅州日报经营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媒体经营中心主任刘苑军介绍,报社有感于对互联网媒体风向的把握,于2008年正式着手论证、规划创办梅州首家新闻门户网站。
服务器架构、脚本开发、栏目规划、页面设计……全新的项目、海量的任务,于梅州日报而言,更是如同白纸作画,主创团队只能夜以继日进行摸索。“当时为了可以赶在国庆节时上线,我们能说也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007’工作状态,逐渐完备网站架构和内容。因为用眼过度,我的眼睛曾连续发炎了一个月。”梅州网主创小组成员之一、梅州日报社新媒体部技术人员危向钏回忆。在主创团队精心打磨梅州网之际,这一项目也得到了梅州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梅州网’命名和‘meizhou.cn’主域名使用,便是市委同意、市政府授权的,其权威性不言而喻。”刘苑军说。
2009年国庆节当天,梅州网正式亮相,为读者提供了权威、丰富、及时的国内外及梅州本地新闻资讯,引发了读者的热情关注。梅州日报与读者、网民之间的互动更是前所未有的紧密。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梅州网高峰期日点击量超20万/次,梅州网论坛注册人数达到50万之多,帖子、留言等日处理量达到数千份/条。梅州网论坛更是成为广大网友关心梅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平台,网罗梅州本土摄影、户外等各界人才的聚集地,推动梅州公益事业蓬勃兴起的桥梁纽带。
梅州日报是国内较早关注报道抗战老兵群体的地市报。2011年,“老兵回家”发起人孙春龙通过梅州网论坛发帖,讲述了一位滞留在缅甸的梅州籍抗战老兵杨剑达渴望回到故乡的故事。梅州网第一时间与其取得联系,并联系志愿组织筹备迎接杨剑达返乡事宜。经梅州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传播,老兵杨剑达滞留缅甸六十七载,拒绝加入缅甸籍,一心想回到祖国、回到故土的故事感动了无数读者。此次活动也成为梅州网立足本土、热心公益、服务群众的生动诠释。
作为党报,梅州日报社高度注重舆论阵地建设和自身建设。2012年至2013年,微博还在火热之时,梅州日报社已探索“第二微”(微信公众平台),并预见这一舆论新阵地将快速崛起。2013年9月,“梅州日报”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运营,“两微一网”(即“梅州日报”微博、“梅州日报”微信公众号、梅州网)开启了梅州日报新媒体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时代。截至目前,“梅州日报”微信公众号粉丝数早已从9年前的“1”,滚动至“40万+”,稳居梅州地区时政微信公众号前列,更摘得了“全国地市级党报微信传播力第一名”荣誉。
指针回拨。彼时(2012至2013年),微信公众号在梅州初露锋芒,但更多是年轻人聚集的“圈子”。梅州日报民生部接过了创办及运营“梅州日报”微信公众号的重任。时政记者李盛华曾是“梅州日报”微信公众号的首位运营人,更是“1号粉丝”,白天采访写稿、晚上运营维护公众号是其所在团队的工作常态。
2014年下半年,梅州日报社新媒体部正式成立。“梅州日报”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被正式移交给新一代梅州报人进行专职运营。新媒体部成立后,建立了以“梅州日报”微信公众号为龙头的微信矩阵,各新媒体平台加速建设,梅州日报融媒事业步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如今,“梅州日报”微信公众号已推出两篇100万+爆款推文,上百篇10万+热文,粉丝数不断刷新纪录。
备受读者喜爱的公众号,离不开运营团队的精心打磨。能制图、能做表情包、还能当“标题达人”……是“日报君”的标配。“梅州日报”微信公众号资深编辑蔡颜颜和记者说,几乎每位“日报君”所关注的各类公众号数量都达到了可关注数的上限,每天睁开眼就在刷热点、热榜,并研究爆款文章标题、结构、技术等,从中掌握最新发展趋势。
“为更贴合用户要和喜好,我们推文风格和标题也一直在变化,比如标题从‘半虚半掩’迭代到‘本土化’,以吸引更多关注梅州的用户;为适应用户碎片化阅读,我们持续采用新技术、新形式,以最快速、高效的方式把重要信息传递给用户。”蔡颜颜说。
梅州日报社新媒体部主任、时为“梅州日报”微信公众号、微博号首批运营团队管理人的王磊认为,“梅州日报”微信公众号成功运营的另一重要经验,则在于通过图文、亲和力语言及语境修改的运用,实现了新闻报道在公众号上的平移和再制作。“这些都是我们纸媒最擅长的领域。每逢重大活动、节日或策划,网友们经常在后台喊话‘一直在等梅州日报高清大图’,也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王磊说。
自媒体快速地发展,让次日发布新闻的报纸变得滞后;微信公众号又有推送次数限制,传播效率不高……面对“瓶颈”,梅州日报如何破题?2016年11月8日,历经一年多反复测试的掌上梅州App正式上线运营。它的出现,让梅州日报的新闻发布,从“次日”变成“即时”、24小时全天候,从一张篇幅有限的报纸到即时发布、日均新闻发布量超300条……正在发生的新闻,下一秒App就推送到了手机上。
“报网微端”的全媒体发展格局,让梅州日报跨入“融媒”时代。融媒时代的到来,也反推梅州日报将传统的采编流程,迈入“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融合之路。
“我从一名纸媒记者,转为掌上梅州App的内容审核人员,有非常深刻的感受。以前采访新闻,到当天晚上才交稿排版,甚至半夜还可以修改,照片也是摄影记者会拍。现在,你在去采访新闻的路上,或者你在新闻现场,你就得拍音视频、图片,拟文字,传到后台进行编辑发布,容不得半点拖延!”掌上梅州内容审核人员练海林说,同样,掌上梅州的编辑日均16小时滚动发布新闻,重大活动期间24小时三班倒,就为了让大家第一时间看到最新资讯。
掌上梅州App的老粉丝夏旭是报社融媒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受益者。“自2017年下载掌上梅州App以来,我一直关注着它的发展。现在,它越来越完善了,十分便捷!”夏旭表示,她已经习惯每天打开掌上梅州App,不仅能浏览最新的信息,还能在“GO购”频道买特惠产品。“我还用平时阅读资讯的积分,兑换了实用的伞、抱枕等礼品!”她开心地说道。
一个个便民项目的实现、一次次精彩融媒产品的呈现、一场场直播活动的举行,不能离开技术人员的全身心投入。“从网络运维到写代码,我们尽己所能,为大家提供技术支撑。”梅州日报社高级工程师、新媒体部技术组负责人梁志达介绍,技术组开发设计各类网络应用、小程序、网页、H5、SVG等融媒产品,为报社各平台的各类线上线下活动、直播、视频制作提供开发和技术上的支持,对梅州日报社融媒发展起到基础保障作用。
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如今,掌上梅州App下载量突破130万,“新闻+政务+服务”综合类手机客户端基本形成。近两年,掌上梅州客户端连续斩获2020、2021年的“年度传媒中国年度全国报业优秀融媒平台20佳”。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2014年底,梅州日报社迈出极具前瞻性的关键一步,通过省里划拨的专项扶持资金在报社打造具有网络电视传播规格的演播中心,梅州日报视频团队建设初现雏形。
“成立初期,仅由3人组成的视频团队承接了大型策划《寻访梅州籍大学校长》专题视频摄制工作。”梅州日报新媒体部视频矩阵组负责人丘儒谈到,“视频团队独立完成28部专题视频,报社的采编工作由此步入全媒体采编时代。要把视频做成我们纸媒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强项,短视频是未来的趋势,我们一定要‘迎风而上’!”
很快,梅州日报视频团队的第一个“10万+”产品出炉。随后,把梅州首届网络春晚线下的精彩搬上移动端屏幕,成功实现线上实时视频直播,在线万,这也是梅州日报视频团队“跨界”生产内容的里程碑。
2018年,短视频社交平台(如抖音、快手)纷纷崛起,以人民网为代表的传统主流媒体纷纷入驻短视频平台。为赶上短视频风口,同年6月,梅州日报社进军“抖音”,开创性地在梅州本土用一分钟以内的短视频报道新闻。不久后,梅州日报初步形成了以“梅州网”抖音号为龙头,梅州日报网络视频腾讯频道、掌上梅州App“梅州V视”频道、“梅州日报”视频号等平台组成的视频矩阵。如今,“梅州网”抖音号粉丝数已突破38万,成为梅州本地时政抖音第一大号。
在客商银行·2019世界客都长寿梅州马拉松赛举行时,一些无法到现场的市民,借助梅州日报社移动5G+全城联播平台,在家门口就能实时观看振奋人心的马拉松赛事;
在兴宁市沐彬中学校门侧的梅州日报阅报栏前,时常出现一个戴着摩托车头盔,一边读报、一边抄报的身影,他认真读报、抄报的劲头引人注目。他是一名摩托载客司机,喜欢读书看报,在载客间隙,他经常在这里读报,获取信息,还选择一些需要的信息抄下来,回去和家人共同分享“精神粮食”;
梅州日报社集视频、图文、读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阅报栏,成了进一步丰富广大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2015年以来,根据梅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梅州日报社在梅州城区、梅县区、丰顺县、大埔县、五华县和兴宁市建设了200多个电子阅报栏和11块电子LED屏阅报栏。此外,还在梅州城区5座大桥及21条主干道上建设了6块户外T牌27幅画面、1000多个户外灯箱,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把宣传真正全方面覆盖到人民群众生活工作中。
阅报栏还为梅州景色“增光添彩”,传递城市温度、传播时代精神。2020年3月,梅州日报LED电子阅报栏一齐点亮灯光,向返梅的战疫英雄表达敬意。通过“亮屏”行动,全城联播疫情防控知识、复工复产政策、致敬白衣战士等公益宣传,鼓舞斗志,同心合力,共克时艰。
“当我从街头的梅州日报LED屏上看到梅州的‘战疫英雄’时,我深受感动。梅州日报在传递时代精神,传递梅州正能量。”市民谭先生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