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候车亭~kaiyuncom,专注于公交候车亭、智能候车亭的设计、生产、安装服务。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kaiyuncom
kaiyuncom

的士临时停靠亭

《报》“胜利大阅兵”宣传报道的实践体会

来源:的士临时停靠亭    发布时间:2024-05-14 23:28:52

  一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盛大阅兵仪式,变成全球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角逐的舞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主题举行的阅兵。如何吹响胜利的号角,宣示我国和平发展的决心、展示捍卫和平的能力,是这次阅兵宣传的首要课题;如何全方面展现在强军目标召唤下三军将士的新风采、我军建设发展的新成果,是这次阅兵宣传的重中之重。

  面对全新的课题,报社领导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加强阅兵宣传的顶层设计、分层设计,要求此次阅兵宣传的牵头单位——军事部组织新闻策划小组,提前做好策划,制定好阅兵宣传“施工路线图”。

  回顾这次阅兵宣传的日日夜夜、战斗历程,笔者深切感到:在重大新闻宣传战役中,只有未雨绸缪搞好策划,才能抢占新闻制高点。此次成功的新闻策划和报道,作者觉得有四个方面值得总结。

  平台到底有多重要?在这次阅兵宣传之初,阅兵宣传新闻策划小组预先组织了第一个阅兵特刊——《以最威武的英姿向三军统帅报告》,版面呈送之后,分管领导建议把单版扩成一个联版。单板变联版,无论是宣传内容还是版面效果,绝非1变2那么简单。面对陡然变大的“平台”,策划小组加强了版面上的言论《我们集结在强军目标的旗帜下》,与主通讯《以最威武的英姿向三军统帅报告》一呼一应;增加了习主席曾接见过的4名受阅官兵的人物特写,涵盖了陆、海、空、二炮部队;并配以《历史上最大的护旗方队》等多幅图表链接……8月23日阅兵宣传启动后,在一触即燃的媒体大战中,《报》以“受阅者”身份推出的二、三打通大联版,在众多媒体中独树一帜,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还没有从这个版面的震撼感觉中走出来,又乘势而进,策划了两个联版——《将军领队:雄师列阵排头兵》《敬礼,英雄的抗战老兵》,联版一个气势磅礴,一个深邃厚重,同样成为《报》阅兵宣传这幅大写意中最浓墨重彩的两笔。

  记得小米CEO雷军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台风来了,连猪都会飞起来。此话虽然听来粗鄙,却是朴素的真理。在此次阅兵宣传中,新闻策划小组深刻感受到一个好平台的重要性。

  有时,好的平台就是“放手”。领导给予了充分信任,让新闻策划小组能放开手脚搞策划。在阅兵宣传启动之前,手中的策划案已经四易其稿,回头看时,发现“过去吃下去的每一个馒头都没有白吃”。

  有时,平台又并非越大越好。宣传战役打响以后,除了整版策划和“来自阅兵联指的信息”等两个消息专栏外,还视情况增加了一些目击式的新闻小特写,如《十里兵城不见兵》《阅兵训练场上的祖孙对话》等。

  此次阅兵宣传战役,说“开局即是高潮”一点都不为过,借助移动互联、社交平台等可以海量传输、更大尺度传播的新兴媒体,阅兵宣传第一天,各种新闻点似乎已经被“一网打尽”。

  “一网打尽”并不意味着“一往情深”。面对阅兵宣传中的人声鼎沸,军报当怎么样应对,当有何作为?我们清醒认识到,最关键的就是深刻把握此次阅兵宣传的深邃意蕴,紧紧围绕“纪念抗战伟大胜利、弘扬抗战伟大精神、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以及“隆重、庄严、震撼、节俭”这一基调展开策划,着眼政治与战略“大格局”,发出时代与军队“最强音”。

  “分清轻重”,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次阅兵,“弘扬抗战伟大精神”是一条贯穿始终的红线,对此,我们先后策划了《烈日下,扑面一股英雄气》《步履铿锵,我们肩负着和平使命》《敬礼,英雄的抗战老兵》等多个整版和联版策划,推出了“奖章背后的故事”专栏,让人们在历史传承、时空对比中看出一支军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确保了阅兵宣传始终不偏中心、不离轨道,有效实现了阅兵宣传“塑造中国心、凝聚民族魂、提振强军志”的目的。

  爱憎分明,该捍卫的就坚决捍卫,该驳斥的就有力驳斥。此次阅兵总基调之一是“节俭”,我们及时策划了《阅兵筹备,节俭之风拂面来》《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作风答卷》两组内容,通过具体详实的数据告诉读者:节俭阅兵,省下的是物力财力,连接的是军心民心。针对网上“训练再苦也不仅仅是为了阅兵,而不是去上战场”“其他几个国家军队很少有这样做的”等质疑,我们先后组织了《雄姿迎阅,校场点兵话“锤炼”》《受阅场上,打赢豪气壮怀激烈》两组策划,理直气壮地提出,阅兵训练,练的是队列,“炼”的是军魂;练的是“米秒”,“炼”的是能战;练的是形象,“炼”的是铁血,及时发出了正面的声音。

  宣传有力,该展示的就大胆展示,该舍弃的就坚决舍弃。在《喜看今日校场点将》《将军领队:雄师列阵排头兵》《一张图带你读懂将军领队》这一联版策划中,对此次阅兵中的将军领队群体进行了一次全维度、大景深的推介,同时借专家之口鲜明亮出观点:去年以来,部队反腐频出重拳。但是,倒下去的那些“将军”代表不了我们这支军队的主体。今年大阅兵,一批将军昂首阔步走在方队最前列,一旦上了战场,他们同样也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率领着部队“仗剑固边关,立威慑敌胆”。同时在宣传中,我们坚持不跟风、不炒作、不搞“花边新闻”,刊发的23个阅兵特刊和40余篇要闻版稿件,没有一篇违反宣传纪律、引发负面反响。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8月23日阅兵预演后,微博、微信公众号、朋友圈迅速被受阅部队的精彩图片刷屏,对此,有记者惊呼:还要我们专业媒体干什么?对于纸媒来说,不仅要面对铺天盖地的自媒体的压力,还需要面对阅兵当天24小时不间断的全媒体的专业化围剿。事实上,阅兵宣传启动后,各类新媒体渐次发力,从阅兵看点到流程解读,从人员构成到装备参数,海量内容在精心包装后迅速生成新闻产品,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通过不同媒介扩散开来。

  如何全维度呈现此次阅兵的精彩点?如何从自媒体全媒体的海量报道中脱颖而出?怎么样打造一份既有内涵又有“颜值”的阅兵专号?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对此,从专号酝酿之初,军事部领导便提出“创新视觉设计,打造收藏金版”的构想,并第一时间成立专号策划组、视觉设计组,并与兄弟部门协调抽调美编人员,前期介入策划、采访,并就版式设计风格多次召开头脑风暴会。

  多次碰撞后,一期“典藏版”的阅兵专号风格渐渐呈现:文字以特写的形式为每一个方队“画像”,既勾连抗战历史,又凸显时代特色,让人们在时空对比中看出一支军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版式设计则突破以往条块式的设计风格,强调整体视觉效果,兼顾宏大视角与微观细节,以达到“纸上阅兵”的效果。具体来说,就是编辑部为读者提供五“镜”,进行一场“纸上阅兵”。专号取得了预期效果,不仅得到了报社内外及同行的肯定,也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第一是“望远镜”:穿越历史时空。此次胜利大阅兵,两个关键词必须在专号的视觉效果中突出呈现。一是“历史”,二是“未来”。将目光聚焦在两个抗战老乘车方队和10个英模部队方队上。一张张沧桑的面孔,一个个光荣的番号——“阅”他们,需要一个穿越历史时空的“望远镜”。为此,我们把历史纵深感作为版面的视觉焦距,突破性地辅以大量历史和实物照片,用牛皮纸纹铺底,营造穿越时空的视觉感受。

  第二是“广角镜”:呈现威武壮观气势。为了在静态的版面上呈现震撼人心的阅兵画面,引入了“广角镜”的视觉维度,选择那些具有着强烈视觉上的冲击力的大照片,放大和凝固的“景深”效果,实现方队与的定格写真,从而记录了每一个方队通过城楼的珍贵瞬间。

  第三是“放大镜”:体验零距离“阅兵”。针对此次阅兵特点,我们预判读者对不同方队的关注点:徒步方队官兵的衣着配饰,装备方队的新式装备……在版式设计中,聚焦读者关注,用“放大镜”的视觉维度,把以上细节重点展示。这一些细节增加了阅兵专号的典藏价值。

  第四是“多棱镜”:打造立体阅兵特效。平,是平面媒体的劣势之一。如何立体化地为读者呈现一场阅兵的视觉盛宴,是此次阅兵专号视觉设计的难点所在。我们的设想是,要让受阅装备从版面上破纸而出,就像阅兵从版面上徐徐而来。为此,我们将装备作为版面重要元素单独放置。大量保留阴影的立体化处理方法,让各型装备仿佛立于纸上。

  第五是“滤镜”:凸显多主题色调。此次胜利大阅兵,多要素、多主题。为了有机融合这些元素和主题,我们引入“滤镜”视觉维度,在版式风格上充分的利用各种颜色的色差和色块,区隔栏目、标题、文图,打造了一个阅兵“色调阵列”,不一样的颜色对应不同方队种类,进而达到了交响乐中的复调效果。

  马克思说过,一打好纲领,不如一个行动。一个好的新闻策划,落脚点在于可操作性。操作得当,重大新闻战役宣传才能有理、有力、有节,才能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

  新闻策划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配合与协调。面对此次阅兵宣传时间急、任务重、课题新的真实的情况,军报在新闻策划之初就注重可操作性,注重合力调配力量,社领导专门召集阅兵宣传协调会议,从选题、采访、写稿、编辑、排版进行统筹兼顾,以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

  前后方形成合力。在阅兵宣传真正开始之前,提前20天派出50多名报刊和网络记者进入阅兵训练基地开展前期采访。在宣传实施过程中,后方编辑组3次派人到阅兵训练现场,与前方记者一道商定选题,明确任务分工,具体细化到每个栏目、每篇稿件的承担人、交稿时限等。周密的策划方案和强劲的执行力,为阅兵宣传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文报道形成合力。大阅兵,首先阅的是风貌、是形象,有时一张好的配图,会产生“一图胜千言”的效果。这次阅兵报道,军报摄影记者团队派出“全明星阵容”,与文字记者协同作战,平均每天供给后方编辑部近200张优质图片。一张张定格的精彩瞬间,让平面媒体“站”了起来,让“纸上阅兵”成为了现实。

  全媒体宣传形成合力。这次阅兵宣传是军报全媒体队伍的一次集中亮相,也是报网融合的一次实战检阅。报刊记者和网络记者“混编作战”,军报策划小组和客户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互相指定联络员,让各项新闻策划有效实现了“二次传播”,让主题宣传更加贴近受众,更加贴近人的心灵。

  前期后期宣传形成合力。阅兵宣传,绝不能就阅兵而阅兵,在阅兵宣传高潮阶段,我们大力宣扬阅兵训练场连着战场,阅兵场也是演兵场;高潮过后,同样需要大力宣扬这样一种理念:走下阅兵场,这场“检阅”仍然在继续,在强军征途上,任何一个人都是受阅者。为此,报社提前策划了“永葆受阅热情,争做强军先锋”专栏,通过及时有力的后续报道,实现了有效引导舆论、激励军心士气的目的。

kaiyun官方网站
手机端打开
kaiyun官方app
微信客服